沾沾自喜/多彩的人生写于2006-3-26
婆婆想去我们原来住过的工厂生活区看看,虽然她身体硬健,毕竟86岁高龄,外出总得有人陪同。说来不远,10公里路程,完全可以打的去,她说在车上一恍而过啥也看不到。想来想去,还是选择春天不冷不热的日子,用三轮车带她去溜溜最合适。
周日,天晴。吃了早点准备出门,原想不带狗狗,回头看到它可怜巴巴的眼神,还是带它去,丈夫说,狗狗身上弄脏了你打理,好吧,大不了回来给它洗洗,带上狗狗会添很多乐趣。最懂主人心的狗狗,迫不及待溜出门,一路汪汪汪的高歌蹦跳着下楼。
上路了。我骑一辆单车,丈夫骑三轮带老人,坐在车上的婆婆当然高兴,招呼脚边的狗狗要坐好,要乖乖爬下,狗狗却像小娃儿一样不安份,一会儿站起来,一会儿探头扭身的东张西望,嘴里嗯嗯嗯的哑声不断。
一出城,是一段上坡,想唤狗狗下车,也为丈夫减轻一点重量,呵呵,狗狗早就提意见,巴不得下车来,它兴奋的从车上唬的跃出好远,像小马一般,在前面飞跑,小尾巴拉成一条直线。我家狗狗也算上了年纪,七年了,它跑一段,转过来得意抖几下毛绒绒的身子,抻出小舌头气喘吁吁,扑通一下子爬在地上休息,见我们赶上去,撒腿又往前跑,乐得婆婆嘻嘻的止不住笑。
我的单车紧跟在丈夫三轮车的后面,有一种甜蜜的柔软的感觉涌上心头,思绪把我拉回77年的国庆节,呵呵,一个女儿家,千里迢迢与素未生平的人见面仅两小时,便跟他,坐在他自行车的后架上,就是沿着这条路到他工作的工厂,从这条路走进婚姻殿堂!看我,过去30年了,还乱七八糟的想些啥。还是转过来说我们在这条公路上骑自行车,记得那个时候从厂生活区到市里,公交车才三毛钱都不舍得坐,我们几乎每周带着儿子到城里或者峨眉山周边风景点走走看看。那时是泥沙路,晴天一身灰土,雨天常被汽车从身边驶过溅得一身泥。起初只有一辆加重车,丈夫是优秀的骑手,前面坐儿子,后面带着我。经济条件好点,我和丈夫分别有轻便车,依然是丈夫带儿子,后来丈夫到外地读书,我的车技也操练出来了,常常带儿子。再后来儿子长大了,路况也好了,他骑我的车在前面开路,小脸儿红朴朴汗涔涔的回过头来,笑我们慢吞吞拉在后面。再再以后呢,厂里骑车到城里的人就没了,我们都坐公交车。退休之后搬到城里来住,我更是很少回厂,公路加宽改造成这样,我只有数得出来的几次坐车回厂办事。
公路的两边,梨花谢了,农家房前屋后的桃花也谢了,一畦畦绿油油笑微微的窝笋菠菜和蒜苗,一厢厢亮晶晶的薄膜秧谱田,豌豆儿开花,菜籽儿结杆。过了十里三是桂花桥地界,矗立桥头一蹲由市人民政府竖立的标志碑——桂花桥2000优质葡萄基地,一遍连一遍的葡萄园,一丛丛稚嫩的新叶儿,在春光下赶着趟儿的长,放眼田野,一派生机。
变了,变了呀!一路上婆婆不断的说。当然是变了,现在公路改道且加宽,路边修了很多楼房,特别是彭桥这里的小区,市支柱产业铝业集团的发展,征用村组的土地,在这里修起来农村新区,婆婆感叹:和城市的房子一样好!
10公里的路,我们边走边看,不知不觉过了两小时,到了厂生活区路口。我们从新修的菜市场进去,婆婆赞叹,比城里的市场还大还好,出菜市是近年建成的花园,花坛里绿草红花相映,园中有一个舞台,台边健身架上还有几个老人在锻炼腰腿,花园四周设有休闲桌椅,今天是周日,在这里休闲的人多,她连连点头说巴适、巴适!还一个劲儿对我们说:你们要是不搬到城里去就好了,我天天都在这里来耍……她说啥也要从车上下来,用手摸摸花坛边的花钢石,哈哈,天真的婆婆一脸的灿烂,把我们逗的忍不住的笑起来。我们催她上车,她老人家真是打不到方向,说:错了错了,刚才没走这边呀!哈哈,进花园的时候走的那边,正好溜一圈从这边出去的。
来到我家原来一住10几年的那35平米房的旧楼前,经我们一再提醒,她才慢慢想起来,对呀,看看楼下的这两棵小树,哦!长这么高大!她开心的说:是的,是的,你们先住一楼,后来住三楼。她拍拍儿子的衣服接着说开了:还记得吗,我们站在阳台上说过什么话?(指着儿子)厂里把你派到新疆办公司的头一天,我说你到了外面别忘家,不要学腐化,你纠正我说不叫腐化,你说放心吧,妈,你儿绝不会腐败,哈哈,是不是!是呀,她老人家当时就是这么说的,真没想到,过去多少年的事,还记得这么清楚。
我们停留片刻朝单身生活区去。家属区连接单身生活区,还是原来这条可供汽车单行的水泥道。记得和丈夫结束两地生活调在一起,我们在单身生活区住的两年日子里,在这条道上,我学会了骑三轮车,丈夫工作忙,我每个月骑三轮到厂煤店运蜂窝煤。那会儿,婆婆也常常来看我们,老人家关心我们才兴家,工资低,每一次来,都给我们带些家里做的咸菜及蔬菜瓜果贴补生活。
来到我们住过的那间12平方的小屋的楼下,我分明听到从窗子里飞出当年亲情融融的欢声笑语。婆婆多年来常常念叨,单身区门口竹林掩映瓦房中的那位热情的农家大妈,她带着小孙子去蔽荫摆龙阵。她说今儿个非去看看才过瘾。
找来找去,农家大妈的房子在哪儿?还是婆婆记性好,她指着前面小院围墙里参出的那一垅高大茂密的竹林,如八度高音叫出“哇…”的一声:就是这儿!就在这儿!就是这垅竹林!只见修长的竹梢别有风韵,在春风里摇曳,叶片儿轻轻跳起舞来,阵阵悉悉沙沙的声音,好像在欢迎我们!早年的小房土院被三层楼房取代,院门关着,农家大妈呢?家里人下田去了?或是跑生意去了?婆婆从车上下来,在院门外站了许久,念了好几遍,变完了,变得这么好!我找不到以前的影儿了。
从单身生活区出来,一眼见到通往厂区的大道,婆婆又连说带笑,述起我带她去厂区的浴室洗澡,不小心摔的那一跤,被好心人误以为发急病晕倒叫来救护车闹的笑话,一阵的大笑差点转不气,把我们又惹得停下车来随她笑了一番。
又是1公里路程,到了九里场,今天不逢场,沿宽敞的大道穿进九里老街空空的羊肠小巷,哦,明白了,丈夫是在找感觉?!哦,我也想起20多年前,公爹摆摊子就在这条街上,就在这个不显眼的角落,搭一块50公分宽,1米5长的木板,针头麻线养活全家老小。婆婆眼浸浸的,我知道她常常和公爹一起来赶场,她又念起:那会儿市场刚刚开放,生意好,中午饭也顾上不吃的,好日子刚开头,你们伯伯(这里指父亲)早早的去了另外一个世界。以前,婆婆一说到如今的好日子,总会提到公公辛劳一生,没有享过福。看看丈夫今天怎么了?!摘下眼镜,转过身去了,少见的流眼!我说好了,你娘儿别伤感,伯伯在天有灵,感应我们来到这儿看他呢,他一定非常高兴,他希望我们都开心,更是希望妈(指婆婆)多多保重身体,健康的生活着就是福,是不是!
是呀,要健康的生活,肚子叽咕的提意见了,驱车回转在厂工人文化宫傍边小饭馆吃饭。三碗豆花、一碗血望、一碗萝卜汤加一盘排骨烧竽儿,我们一人一大碗饭,桌上的菜扫光了,呵呵!连最后一点萝卜汤婆婆也喝了,还笑着说:怕啥子,不浪费嘛!三个人这顿饭花10块钱,吃得舒舒坦坦。
我还要买点东西,婆婆猜不到。沿路回家又到生活区路口,让丈夫沿公路在前面先慢慢走,我绕进生活区菜市场,3毛钱一个的馒头买5个,很平常的馒头哪儿买不到?丈夫就是钟情工厂大食堂特有味儿的馒头,从70年代初年招工进厂,几十年来每天早餐馒头稀饭,他总说馒头没吃够。馒头是北方人喜欢的主食,一个地道的四川人却偏爱,对丈夫早年政治思想帮助最大的北方人,高师傅喜欢吃馒头,对丈夫人格影响最深的领导也是北方人,也喜欢吃馒头,他们常常一边啃着馒头一边交流思想,一边砌商工作……如今,我偶尔回厂总忘不了为他买几个馒头。我们今天的晚饭,煮碗清水小白菜汤,他嚼着香甜的馒头,可能又要说些当年的趣事。看看我,一说馒头又扯了这么远。
用力猛蹬脚踏板,一阵急速,在燕岗路口追上丈夫。他说婆婆难得出来,提议从路口到燕岗火车站再返回来。婆婆乐得连连点头,好哇,好哇!看看火车,看看火车!到了车站,正好一辆客车到站。
婆婆讲起做小生意那会,她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成都进货都是坐火车回来,哎……现在不行了,老了。
谁说老了,你看,我指着那个出站的老太太对婆婆说:你看,她不是一样的坐火车吗?
丈夫凑在她耳边说:你老别急,有机会我们一定带你坐火车。
好嘛,说话算数,我要去成都!
我们异口同声,一定算数!
扶婆婆走进宽敞的候车大厅,她踱来踱去走了几圈才坐在椅子,眯起眼睛感受候车的味道。
我们不能再休息,太阳偏西了,要赶紧回家。不行,我得换换丈夫,自告奋勇骑三轮带婆婆,男女有别,我才骑了几百米,就累得不行。我生性要强,说出来的话,再累也要撑过去。丈夫最后在彭桥上坡的地方,硬是把三轮车拉住,我才换车。
我汗淋淋的喘着粗气,默默计算今天到底骑了多少路程:市区到九里11公里往返为22公里,在九里老街里转最少也有1公里,厂生活区转1公里,燕岗路口至火车站返回路口为4公里。满满足足28公里!我窃笑,原来真的了不起,不由自主地摇摇身子沾沾自喜起来。
看看婆婆,今天满意了
望望狗狗,今天跑欢了
丈夫呢,别看他现在红光满面,今天真是受累了
我呢,呵呵!今天想的事儿太多太离谱了。 |